来源:中信网 发布日期:2013-05-31 点击数:
在探索者心里,神秘的鸽眼一直是个迷。多年来,不少人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和探讨,并得出了一些成绩:譬如对眼志、品性圈、面砂底砂等等,作了深刻详尽的分析,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前进一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确是个重大的突破。
我是个美术教师,动物是我们教学内容之一,也是一门研究课题,了研究鸟类的特点、结构、习性。10多年来,我除了坚持养鸽以外,也翻阅有关鸟类及信鸽方面的书籍和资料,以丰富自己实践和理论的知识。我认为信鸽归巢与地磁场、阳光、生物钟以及体质体型有密切关系,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如何进一步理解归巢性与鸽眼内在的关系。我觉得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动物的回归,是它们的天性(本能)。例如,鱼类的洄游,候鸟的迁徙,甚至于马牛羊鸡犬猪都能在天黑就会回家。除非你把它们关着或吊着,否则它们自己是会进窝的。而对千里迢迢回归的信鸽来说,这决非易事,除其他因素外,鸽眼是重要的因素。
而正是这个缘故:清澈透明的鸽眼像凸透镜一样吸收外界的事物及光线的变化,把信息传到大脑作出判断,指导回归。因此,眼睛的优劣与归巢性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知道照相机是利用光学原理,由于它的特殊功能,得出了清晰而优美的照片。我认为鸽眼就像一架微型的照相机。
所以,我以为鸽眼的品性圈(即内线扣)正如照相机的快门一样,由于它的开合或关闭,控制了光线进出的多少,快门的优劣和灵敏度对显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诚然,我也认为每一只鸽子都有内线扣,所不同的是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而已。不用说,明显的有变化的好,它的归巢性强,反之则弱。眼志(即阿尔砂),犹如照相机的滤色镜一样,起滤光滤波的作用,如绿色的、黄色的、紫色的、赭红色的、蓝色的,甚至白色的。
白色的眼志对蓝天白云特别起作用,清晰度很高。鸽子靠自身机能的构成,来达到滤光的目的。太阳光谱告诉我们阳光除紫外线以外还有多种色光构成:红橙黄绿青蓝紫,加上地球上千变万化的自然色彩,没有良好的滤光滤色的能力是不能适应恶劣气候的变化和环境色彩的变化。有了这些条件,信鸽就会穿云破雾,勇往直前,不远千里,冲破障碍,回归老家。我们知道,十全眼志固然是好的,但许多优秀的赛鸽往往就是没有发达的前荡角(3点-6点,或4点-7点之间,有人称它为智囊箱)。这正是加强前进方向对事物分析的能力,加速其归巢。也正如我们人坐在飞机上一样,对地面事物一目了然,因头顶上是天空,没有什么东西,问题就在正前方,这正是适应长距离飞行的功能。
那么,眼砂又是如何解释的呢?许多养鸽家和鸽友均谈到砂粒越粗越清楚越好,有厚度,层次要分明,色彩要鲜艳,呈梯形,由外向里逐渐削弱,便于瞳孔的收缩放大。底砂要厚实干老,具有亮度。基于这些问题,一般对初养鸽或养鸽经验不足的人来说,未免容易使人弄糊涂,甚至于绕圈子,兜弯路。我的体会是这样的,理论和实际要能联系起来,既能阐述清楚又符合逻辑。大概又因为我是搞美术专业的,对光线、色彩、体积、空间有着特殊的感受,觉得鸽眼里的砂粒,像瓷盘里装上无数光彩夺目的宝珠。不难设想五彩缤纷的珠子排列得均匀整齐,四周围绕瞳孔,正像一座雷达,吸收和反射各种色彩光波,产生回归的条件反射。从仿生学的视觉原理来分析,鸽眼具有人眼和生物眼的双重结构特点,瞳孔能够看清物象,吸收外界景物,而干老均匀的砂粒却自成体系,有另一套自己的光学系统和感觉细胞,都能感光,形成了动物的复眼。复眼构造的精巧,功能的奇异,是人眼所不及。各个砂粒感到同一物体的时差以及自身在此期间飞过的距离,也可计算出它相对于地面的飞行速度。
又因太阳光是自然光,它的振动均匀地分布在各个方向上。但当它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受到大气分子和尘埃颗粒等的散射,它的振动只分布在某个方向上,或在某个方向上的振动占了优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偏振现象,具有偏振现象的光叫偏振光。鸽子凭砂粒就可以看到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并以它来导航。而正是这种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有确定的关系,所以鸽子能随时辨别太阳的方位,并确定自身飞行方向,准确无误地找到自己的家。即使在阴云密布以及黎明或傍晚看不见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
现在我们拿一颗珠子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以一个灯泡当太阳从东到西运动,你一定可以发现球体由于前后左右光源的变化,使球体的视觉体积和色彩明暗相应地起着微妙的变化,也即是由光线的不同变化而变化。眼睛是个球体,许多小珠子排在球面上,不正好吸收和反射各种光线吗?当然太阳在运动,地球也在运动,而鸽子本身也在飞翔,这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例子能说明得了的。
再说,每个人的像在地球上仅占多少亿万分之一。鸽子终日在房舍附近盘旋飞翔,早晚起降,对鸽子来说,它熟悉这个区域的环境及时间的变化——即太阳光的变化。一旦把鸽子带到100公里或500公里以外放飞,由于经纬度的变化、时差不同,尽管你把它关在笼里或蒙上眼睛,鸽子照样能从遥远的地方返回家门。原因就是除瞳孔外,砂粒起了作用。远地的太阳光与本地的太阳光出现了误差,即光线的入射角与反射角出现差异。假如本地区阳光与信鸽在正常情况下,入射角是45度,而异地阳光入射角80度,或更大一点(以同一时间标准),信鸽在天空盘旋一圈之后,除环境不同外,光线的变化告诉它离家的远近,家在何方等(因太阳的起落其运动轨不变)。偏角增大说明离家越远,缩小了偏角就易归巢。这也是入射角与反射角起了作用,和偏振光是一回事。说明砂粒粗且均匀对光线的反应灵敏度极高,那怕是微弱的光线,它也特别敏感。无论暴风骤雨,阴天雾天,除影响鸽子的飞翔速度外,不会影响鸽子的回归。
回头我们再来谈谈瞳孔。朋友们一致认为,瞳孔越黑越好。是的,从美术色彩观念来看,黑色最容易吸收光线,又因眼球1/3露在外面,2/3长在内里,从眼球的顶点到瞳孔的中央,其中有几个丰富的层次,事实上总有一段距离的。在瞳孔旁边,眼志上往往呈现一些皱皱褶褶的东西,我觉得就像摄影机里的焦距,并具有长焦距镜头的特点。鸽眼的放大和缩小,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动调节,物像的清晰度也随着增高。如果鸽子具备了这些优越的条件,这只鸽子能不好吗?
反之,一般的鸽子并不是它们缺少这些机能,它也能飞,只不过是结构特点和功能减弱罢了。事实上优良的鸽子饲养不合理,训练不得当,长期随之任之,也会使优点退化,达不到回归的要求。总之,鸽眼研究是一门科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因包括体型、素质、羽毛、蛋门、训练等等,都不能忽视的。如果单纯地注意一方面而忽视其他,都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